儒家文化主要派别
战国时期儒家内部分化形成了八个学派。八派之说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中,其中提到了以下八个儒家学派:“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式之儒” 。
从《论语》来看,孔子的思想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特点,孔子的弟子们对他的言论理解各有不同,因此儒家内部形成了多个派别。儒家和墨家都是当时的显学,所以韩非认为:“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根据《荀子·非十二子》的记载,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儒家一方面与其他学派进行激烈的辩论,另一方面,儒家内部各派之间的争论也非常激烈。例如荀子作为“孙氏之儒”,批评了子思和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儒家八派正是儒家内外辩论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