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儒家文化 > 正文内容

儒家文化主要派别

admin6个月前 (10-24)儒家文化183

战国时期儒家内部分化形成了八个学派。八派之说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中,其中提到了以下八个儒家学派:“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式之儒” 。

从《论语》来看,孔子的思想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特点,孔子的弟子们对他的言论理解各有不同,因此儒家内部形成了多个派别。儒家和墨家都是当时的显学,所以韩非认为:“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根据《荀子·非十二子》的记载,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儒家一方面与其他学派进行激烈的辩论,另一方面,儒家内部各派之间的争论也非常激烈。例如荀子作为“孙氏之儒”,批评了子思和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儒家八派正是儒家内外辩论发展的结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学习方案收藏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22310.cn/post/9.html

标签: 儒家文化
分享给朋友:

“儒家文化主要派别” 的相关文章

儒家文化《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

儒家文化独尊儒术

在汉武帝之前,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在汉初,当时的主流思想是黄老道,行无为之治。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的根本。鉴于秦朝苛政的覆...

儒家文化近代研究

现存的儒家思想(不同于孔子的思想)作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将阶级视为人类社会的基础,鼓吹封建道德观,强调通过个人的自我约束,而忽略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因此有儒家文化在,中国就难以建成法治社会。西方学者认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国家难于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

儒家文化近现代发展

儒家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就是新儒学,新儒学又称新儒家,是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狭义的新儒学,是指梁漱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所提倡的新儒学。广义的新儒学则可上溯到鸦片战争以来关于儒学变革的所有学说。1.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是新儒学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