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儒家文化 > 正文内容

儒家文化创始人

admin6个月前 (10-24)儒家文化180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兄弟中排行第二,中国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孔林所在地。

孔子是五行造身,两仪成性。其馀圣人得金气多者则刚明果断,得木气多者则朴素质直,得火气多者则发扬奋迅,得水气多者则明彻圆融,得土气多者则镇静浑厚,得阳气多者则光明轩豁,得阴气多者则沉默精细。气质既有所限,虽造其极,终是一偏底圣人。此七子者,共事多不相合,共言多不相入,所同者大根本大节目耳。

孔颜穷居,不害其为仁覆天下,何则?仁覆天下之具在我,而仁覆天下之心未尝一日忘也。……

孔子年轻时做过鲁国高官,治国极好,贪官纷纷逃往他国,他国领袖也变得很敬畏鲁国。

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史记·孔子世家》载:“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学习方案收藏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22310.cn/post/7.html

标签: 儒家文化
分享给朋友:

“儒家文化创始人” 的相关文章

儒家文化主要派别

战国时期儒家内部分化形成了八个学派。八派之说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中,其中提到了以下八个儒家学派:“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式之儒” 。从《论语》来看,孔子的思想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特点,孔子的弟子们对他的言论理解各有不...

儒家文化历代变迁

汉朝以后,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佛教和道教。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所说的儒家思想,绝大部分来自宋朝(960 AD-1279 AD)的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直到五四...

儒家文化《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

儒家文化道德价值

儒家文化道德价值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敬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品质?因此,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