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家文化 > 正文内容

道家文化内容

admin2个月前 (10-25)道家文化56

道教文化纷繁绚灿,包罗万象,其内容庞杂多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道教神学

在道教文化杂而多端的内容当中,有一个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学理论,有一种能够吸引人们进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标。

这种信仰就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追求而成为长生不死、功能广大的神仙。这种神仙信仰乃是道教所阐发的神学理论核心。

道教产生之初,即已确立了其神仙信仰,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还从古代哲学、原始宗教及古人的养生锻炼等行为中吸取了许多成分,用来组建其有关神仙信仰的理论和行为体系,奠定了道教神学发展的基础。

在"神仙信仰"这块"磁石"的吸引之下,道教徒进行了种种吸收、创建文化的活动,营造出一个庞杂的道教文化体系。

佛教产生的时间比道教早得多, 在传入中国时佛教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 因此, 道教产生后在很多方面都借鉴吸收了佛教。比如, 在早期道经的造作过程中, 便多有模仿乃至因袭佛经之处;道教的宫观设施、组织形式、宗教仪式等方面, 亦不乏借鉴佛教之处。

又如, 受“大道无形”思想的影响, 早期道教是反对偶像崇拜的, 因此称佛教为“像教”。

但是, 后世道教“设像立教”的形式与佛教却别无二致, 其实正是受佛教影响使然。 

道教戒律

道教戒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社会中原始宗教的禁忌规定 。

第一戒,不得杀生自杀,不得食肉,犯者受镬汤地狱罪。第二戒,不得偷盗,犯者受刀山剑树地狱罪。

第三戒,不得枉陷良善,犯者受炉炭地狱罪。第四戒,不得谈说三宝,谗谤出家,诽谤圣教,犯者受铁犁耕舌地狱罪。

第五戒,不得违经慢道,侵损常住,犯者受锉碓锉身地狱罪。第六戒,不得饮酒,犯者受毒蛇食心地狱罪。第七戒,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犯者受熔铜灌口地狱罪。第八戒,不得行邪心曲,耽淫爱色,犯者受抱铜柱地狱罪。第九戒,不得吝惜财物,犯者受铁轮地狱罪。

第十戒,不得破斋破戒,不孝不仁,犯者受运石培山地狱罪。

第十一戒,不得毁拆尊像,犯者受卧铁床地狱罪。

第十二戒,不得见屋舍倾崩,不好修营,犯者受剑林割切身心地狱罪。

第十三戒,不得见他有物,便即贷借不还,犯者过去受寒冰地狱罪。

第十四戒,不得见人有忧,心生欢喜,犯者受铁钉钉身身坐猛火地狱。

第十五戒,不得不洗手漱口直进道场,犯者受铁杖乱考地狱罪。

第十六戒,不得探巢破卵伤胎堕子,犯者受大石压身地狱罪。

第十七戒,不得裸形于天地之下,犯受铁锥刺身地狱罪。

第十八戒,不得耗蠹常处,攀摘花果,犯者受吞铁丸地狱罪。

第十九戒,不得杂食荤腥,葱蒜韭薤,犯者受吞火食炭地狱罪。

第二十戒,不得自以为是,非笑他家,犯者受硙磨碓捣地狱罪。

第二十一戒,不得将诸毒药施人,犯者受歹毒恶汁灌煮身心地狱罪。第二十二戒,不得计算三宝,离隔六亲,犯者受拔舌地狱罪。

第二十三戒,不得将斋食就荤辛酒肉共食,犯者受铁锁锁身不得托生地狱罪。第二十四戒,不得自倚豪强,欺诱贫贱,犯者受锯解身心地狱罪。

道教伦理

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反映在道教的教规、戒律当中。

道教的伦理道德观念,既吸收了道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吸收了儒、释二家的,故其内容愈来愈多,亦愈来愈复杂。

其中对道教伦理观念影响十分显著的是儒家以忠孝为主轴的三纲五常思想。北魏时期的道士寇谦之,以儒家礼教规范道教,主要是从儒家的"礼度"、"唯贤是授"、"中和"、"入世精神"和"男女授受不亲"五个方面援儒入道。寇谦之"援儒入道"的道教改革,实现了道教的大发展。 当教团道教形成以后, 个人修炼的重要性在道教理论中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济世度人的思想成为道教教团的重要主张。

例如宣扬“仙道贵生, 无量度人”思想的灵宝派就认为:“圣人传授经教, 教于世人, 使未闻者闻, 未知者知, 欲以此法桥普度一切人也。” 这种“普度一切人”的济世思想, 无疑受到了大乘佛教的影响, 但是不可否认也和儒家的入世治平思想有着深刻渊源。 [2]但和儒家不同的是,道教的伦理道德,主要是靠神灵的威力来贯彻的。道教一方面以长生成仙的美好幻想来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守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又用赏善罚恶的神灵威力来迫使人们遵守伦理道德。正面引导与反面恐吓相结合,使它的道德伦理准则,在社会上发生更大的影响。此外道教的劝善书,使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更集中、更系统化和更通俗化。

道教哲学

以往道教被认为是一种低级通俗的民间宗教,只有一些近于巫术的符水、斋教、科仪,谈不上哲学思辩。但如今很多的学者皆认为道教也有其哲学性的内容。

道教哲学是为其教义服务的,是其教理教义的思想理论基础,换言之,对道教教义的哲学论证就是道教哲学。

道教大量地利用了道家哲学的理性论证,使道教思想中包含世界观、认识论、伦理学、人生论等丰富的哲学内容,这些内容是道教哲学的重要构成成分。道教也积极援引佛教哲学以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例如道教重玄学就借鉴了佛教的中观哲学, 道性论和佛教的佛性论之间也不无关系, 全真道的思想和禅宗哲学也有着密切联系。 神仙不死之"道"是道教哲学的中心范畴,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不死是基本的命题,论证人有无成仙的内在根据、人成仙取何途径是其思想体系中最主要的一面。

道教金丹术

金丹术是道教的一项重要方术,包括外丹和内丹。

外丹即通常所说的炼丹术,也称外丹黄白术。外丹以丹砂、铅、汞、硫为主要原料与其他药物相配合置于炉鼎之中,运用"飞"、"抽"、"伏"、"封"、"淋"…等等手段加以烧炼,以求制得服饵后能使人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仙丹妙药。

因相信服食金丹才能长生成仙,故历来道士莫不投入毕生心力加以炼制。虽然服食金丹最后并不能长生不老,但道士在炼丹过程中,却意外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随着外丹术的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内丹术。丹学真正确立自己修行的理论体系是伴随着道教与佛教大乘修行的止观、禅宗等理论的相互借鉴与融合而完成的。 内丹术继承综合了服气、胎息、守一、存思等功 法,对后来的气功 影响很大。

道教文艺

道教文学艺术就是以宣传道教教义、神仙长生思想以及反映其宗教生活为题材的内容的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可以扩大道教的社会影响,进而提高道教的宗教素质。反过来,道教的神仙信仰也给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巨大的影响。在道经中,不仅有些道经本身就是文学作品,而道教中的音乐、宫观建筑、神仙图像等,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以道教和神仙为内容的作品更是不可胜计,从中也可以看出道教与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学习方案收藏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22310.cn/post/29.html

分享给朋友:

“道家文化内容” 的相关文章

道家主要影响

道教是中国本土生长出来的,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古代巫术,奉三清最高天神,老子被认为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而太上老君则为元始天尊徒孙。《老子想尔注》名义上是对《老子》的注解,实则"托遘"《老子》达到"以训初回"和"济众大航"的目的。它通过增删、篡改、...

道教本质

“替天行道”的基本含义就是“替放弃了统治责任的宋朝皇帝来行使封建统治的政治职能,即以非正常的手段来实现封建统治的正常职能,维护正统的封建统治秩序。”由于奸臣贼子蒙蔽圣明,使得“天道”不行,所以宋江的“替天行道”就是要替皇帝行“皇道”,因而不能说宋江举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帜,就表示他要造皇帝的反了。《...

道家风水文化

风水文化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现象,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建筑是道士布道传教,供奉、祭祀神仙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场所,它不仅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而且其建筑设计也体现了风水理念和原则。从本质上看,风水文化和道教文化是两码事情,风水立足于世俗社会的生存需要,追求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环境;而...

道教诗词

道教诗词是反映道教生活、抒写超凡脱俗情感的诗歌作品。道教诗词发端甚早:在东汉的《太平经》中,便可略见端倪。与《太平经》同时代的《周易参同契》多用四言、五言及骚体赋体裁。《参同契》的文体运用诗歌形式以论炼丹的特点却也是显而易见的。东汉以降,道教组织逐步壮大,道教诗也随之增加和日趋成熟。魏晋南北朝间,不...

道家作用

道教有重人贵生的传统,富有“文化养生”的品格,这也是“道教文化”的在养生文化中的深刻意蕴。关于“本体养生”。“本体”自然是哲学探讨万有存在基础的基本范畴,在道门哲学中,本体是指道体,即以道为本体。自在、整全、完美的“道”成为道门一切活动的思想导向,合乎“道”原则标准的言行举止都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实现...

道家文化困境

道教的衰败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具体来讲, 它包括了三个不同层面的现象:一是道教徒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下降, 二是道教影响力的缩小, 三是其社会形象的败坏。 一、无人领导改革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认为有生不必有死,以一己之力,与天争胜,追求永生。据《史记.封禅书》所载,求仙之说战国时已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