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家文化 > 正文内容

道家文化综述

admin5个月前 (10-25)道家文化100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学说、鬼神祭祀以及占卜、符箓、禁咒等巫术综合起来的产物,所谓"道家之术,杂而多端。"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及"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

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

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

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

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

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

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

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

道教在中国发展的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极其高雅,极其通俗。

亦其中一部分已演化为民间世俗,成为劳动群众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学习方案收藏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22310.cn/post/28.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道家文化内容

“道家文化综述” 的相关文章

道家主要影响

道教是中国本土生长出来的,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古代巫术,奉三清最高天神,老子被认为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而太上老君则为元始天尊徒孙。《老子想尔注》名义上是对《老子》的注解,实则"托遘"《老子》达到"以训初回"和"济众大航"的目的。它通过增删、篡改、...

道家婚姻观

道教和印度教的密教和性力派非常类似,在宇宙观和世界观上富有原始唯物主义色彩,因而一方面采行“合气”、“轮座”在内的各种修炼方法,另一方面对两国早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根源则都可上溯到原始农业社会生产方面的巫术和阶级分化前的母系社会遗留,而导致这些现象长期存在的现实因素则是...

道教本质

“替天行道”的基本含义就是“替放弃了统治责任的宋朝皇帝来行使封建统治的政治职能,即以非正常的手段来实现封建统治的正常职能,维护正统的封建统治秩序。”由于奸臣贼子蒙蔽圣明,使得“天道”不行,所以宋江的“替天行道”就是要替皇帝行“皇道”,因而不能说宋江举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帜,就表示他要造皇帝的反了。《...

道教诗词

道教诗词是反映道教生活、抒写超凡脱俗情感的诗歌作品。道教诗词发端甚早:在东汉的《太平经》中,便可略见端倪。与《太平经》同时代的《周易参同契》多用四言、五言及骚体赋体裁。《参同契》的文体运用诗歌形式以论炼丹的特点却也是显而易见的。东汉以降,道教组织逐步壮大,道教诗也随之增加和日趋成熟。魏晋南北朝间,不...

道家作用

道教有重人贵生的传统,富有“文化养生”的品格,这也是“道教文化”的在养生文化中的深刻意蕴。关于“本体养生”。“本体”自然是哲学探讨万有存在基础的基本范畴,在道门哲学中,本体是指道体,即以道为本体。自在、整全、完美的“道”成为道门一切活动的思想导向,合乎“道”原则标准的言行举止都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实现...

道家文化困境

道教的衰败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具体来讲, 它包括了三个不同层面的现象:一是道教徒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下降, 二是道教影响力的缩小, 三是其社会形象的败坏。 一、无人领导改革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认为有生不必有死,以一己之力,与天争胜,追求永生。据《史记.封禅书》所载,求仙之说战国时已盛...